據《後漢書·孔融傳》記載,孔融在和一些名士喝酒聚會之時,曾口出奇言,提出了「父母無恩論」:
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 譬如寄物缶中,出則離矣……父母無恩,自己有糧食,寧願給陌生人也不給父母。
再給大家解釋一下,孔融這一套理論說的是啥意思:
「兒女都是父母歡愉之後的結果,母親其實無非是一個裝著孩子的容器,等孩子出生後,也就跟母親沒有啥關係了。」……
「父母跟自己沒有什麼恩情,自己有食物的話,寧願給陌生人吃,也不會給父母吃。」
孔融所說的這一套理論,別說是在被禮儀束縛的古代,就算放在現在,這番不孝的話也屬於大逆不道,自然是引起當時社會名流和名士的聲討。
當曹操聽到這些話時,大喜過望,覺得自己報仇的機會來了。
因為孔融發出這樣的言論,不僅顛覆了世人的傳統觀念,而且還違背了倫理孝道。
對孔融早起殺心的曹操,正愁著用什麼樣的理由殺死孔融呢?這下可好,孔融卻把刀柄遞給了曹操。
因為孔融權不高、位不重,但名望實在太大了,曹操也不想背上「殺害賢良、排除異己」的罵名。
公元208年9月,曹操終於抓住機會,利用他人的誣告,將孔融關進牢獄,準備以「違天理、破禮法」的罪名,將孔融全家滿門抄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