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乖乖女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活得太累!
因為別人口中的要「乖」,於是逐漸活成別人眼中理想的樣子,卻逐漸失去了自己原有的樣子。
出生於農村,又是多姊妹家庭的我,從小就被教育要懂事,要聽話,要善見人意。
從小我都知道家人的不容易,在家裡也漸漸活成了人們口中的聽話,懂事的「乖乖女」。我被成功冠以了「聽話」的標簽。
以前覺得乖乖女是一個褒義詞,但現在在我看來,乖乖女並不就見得很好。我就是一個很鮮活的例子。
在乖乖女思想的影響下,我不敢做一點「出格」的事,總是為他人著想。
一旦有一點不聽家人話的行為,就會有一種很強烈的負罪感,不斷自責,內耗,內心深受煎熬。
以前我總覺得只有自己是這樣的,後來接觸到與自己性格相似的人後我才發現乖乖女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活得太累!
太在意別人的想法,習慣性討好,性格軟弱,總是在為別人考慮,又不斷在自我內耗,對感情的現實認知極低。
一旦別人對自己好一點,就會傾其所有心思在對方身上。
曾經,我以為乖乖女是一個褒義詞,代表著我的聽話和懂事。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現乖乖女並不見得是一件好事。在這個標簽的背後,隱藏著許多深層次的問題。
01. 過分在意別人的看法;
乖乖女在成長過程中,總是被教育要聽大人的話,要懂禮貌。
久而久之,我們會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努力去迎合他人的期望,卻往往忽視了自己真正的需求和感受。
蘇岑曾說:
「過度考慮別人的感受,是一種對自己的不認同。」
小時候,我總是被父母教育要聽長輩的話,要懂禮貌,見到長輩要主動打招呼。
02. 討好型人格,沒有底線;
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我總是習慣性地迎合別人的需求,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即使自己不願意做某件事情,也會因為不想讓別人失望而勉強自己。
這種沒有底線的討好型人格,讓我在人際交往中常常處於被動狀態。
這種沒有底線的生活方式,讓我感到疲憊和無助。同時也容易讓他人視自己為軟弱可欺的對象。
別人就是因為自己這種討好型人格,肆無忌憚地欺負自己。
在學校里,我也總是努力表現自己,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可。
但這種委曲求全的做法,未必能換來別人的真心相待,反而會讓自己因為一味在意別人的看法,漸漸失去自我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