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家住了半年,我看到垃圾桶里的袋子,決定還是回自己家
俗語有云:「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劉阿姨的丈夫去世後,她的兒子為了防止她一個人在家裡胡思亂想,堅持要把她接到自己家裡照顧。
剛開始,劉阿姨有些猶豫,但她的兒子勸說道:「養兒防老,遲早你都會和我們一起生活,早點來也許能更快適應。將來房子一賣,你也沒其他地方可去,就留在我這裡養老吧。」
在兒子的勸說下,劉阿姨開始動搖自己的想法,決定先和兒子住一段時間試試,如果不適應再回到自己的家也不遲。
她有自己的養老金,也不會花他們的錢,還能幫忙接送孩子,應該不會有什麼矛盾,相處起來應該很融洽。
然而,住了一段時間後,劉阿姨還是決定回到自己的家。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她的想法如此迅速地改變呢?
現在,請聽劉阿姨的敘述:
老伴退休後沒多久就查出了癌症,在經歷了一次社區體檢後不到半年就去世了。
處理完老伴的後事後,我的大姐建議我去她家住一段時間。大姐一個人獨居了好幾年,而在大姐夫去世的那幾個月,我也常常去陪伴她。過了一年多,大姐才漸漸從失去丈夫的痛苦中走了出來。
我正在考慮要不要去大姐家,兒子卻突然來收拾我的東西,讓我搬到他家去住。他說,早晚我都得去他家養老,不如早點搬過去,還能與其他家庭成員更好地相處。我一想也是,大姐一個人已經習慣了獨居的生活,我去可能會打擾她,還是算了吧。
孫子已經上初中了,每天早出晚歸。以前他都是不吃早餐,只帶著麵包去坐校車。
自從我去了他們家之後,我每天五點就起床給孫子做早餐。孫子五點半起床就能吃到熱騰騰的飯菜,六點準時下樓等校車。
我和孫子一起下樓,他上校車,我去早市。七點回來後,我們一家人一起吃早餐。
兒媳不用上班,晚上喜歡追劇,早上總是起不來。我和她說這樣的作息習慣對身體不好,各種器官得不到及時的修復會影響功能。我多次勸說,她也不聽,只好由她自己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