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和司馬懿誰更厲害?根據正史記載:二人根本不是同一水平
本文陳述內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贅述該篇文章結尾
開局一張圖,內容全靠編?這句話用在三國歷史,特別是諸葛亮和司馬懿身上,特別合適。
演義和戲說給兩位大神披上了神化的外衣,一個羽扇綸巾,呼風喚雨;一個老謀深算,鷹視狼顧。
但撥開重重迷霧,正史中的兩人,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底色和結局。
01
諸葛亮的成與敗
諸葛亮,這個名字在歷史上特別亮眼。
隆中對策,奠定了蜀漢立國的基石;火燒博望坡、草船借箭,展現了他出神入化的軍事才能;治理蜀地,發展經濟,又體現了他傑出的治國才能。
可以說沒有諸葛亮,就沒有蜀漢,他是蜀漢的關鍵人物,劉備臨終時把國家大事託付給他,也是劉禪即位後的重要支柱。
不過諸葛亮的光芒背後,也隱藏著難以彌補的局限。
他事必躬親的工作作風,雖然保證了蜀漢政權的高效運轉,卻也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從國家大事到軍中瑣事,他都要親自過問,甚至連士兵的責罰都要親自審批。
這種工作強度,常人難以想像。想一下,一個國家的丞相,每天得處理多少政務啊?要指揮多少戰役?又要操心多少瑣事?
長此以往,身體怎能承受?
史書記載,諸葛亮在最後一次北伐期間,每天只吃三四升米,可見其身體狀況已極度惡化。
儘管這樣他還是堅持工作,一直到生命最後一刻,這種「拚命三郎」式的奉獻精神,固然令人敬佩,卻也暴露了諸葛亮在管理上的不足。
他似乎不懂得放權,不懂得培養接班人,將所有重擔都壓在自己身上。
這不僅透支了他的健康,也限制了蜀漢人才的成長,朝中大臣沒有機會施展才能,年輕將領也得不到鍛鍊機會。
02
司馬懿的崛起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司馬懿則深諳用人之道,他善於發現人才,並為他們提供施展才華的舞台。
鄧艾和鍾會這些名將,都是在司馬懿的推薦下才有了大展身手的機會。
這種差異直接影響了兩國的人才儲備,也為日後的局勢發展埋下了伏筆,諸葛亮的忠誠和才智毋庸置疑,但他卻把自己「累死」在了工作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