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讓你產生「付出感」的關係,都不叫真愛
愛是什麼?是常覺虧欠,是常常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好,是下意識的為對方付出;
這種付出,你並沒有期待得到對方什麼反饋。
因為你是這樣去愛的,這是你愛對方的方式,你並沒有期待對方給你反饋什麼。
比如:
你們給彼此聊天,分享,傾訴情緒和內心的秘密,這是一種出於愛的信任和安全感;
對方沒有秒回消息,沒有看到消息,沒來得及回復消息,你就產生了強烈的內耗和患得患失。
這是不對的狀態,是不正常的感情。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
過度付出的另一面叫「索取」。
你看似是為對方付出,其實你是為了索取對方給你反饋更多的愛;
你看似在為經營關係而做出努力,其實你總是不自覺地「以愛之名」要求對方給你回報。
這個時候你會想:
「我昨天下班,看到路上有你愛吃的雞排,特意給你買了一份;你今天下班就直接回家了,也沒想著給我買點什麼吃的。」
但你昨天給對方買吃的和今天對方是否給你買吃的,不應該有必然聯繫。
你不能說,對方沒給你買,就是不愛你了;對方給你買,才是愛你。
你心裏面想的是:「我都給你買了,你憑什麼不給我買?你就是不愛我了。」
看明白了嗎?
本質上是不一樣的,這是不正常的感情,才會有的狀態。
真正的愛是什麼狀態?
為對方付出是一種默契,是一種自願,是一種下意識的行為;
不是刻意,不是以小博大,不是為了索取更多而先投入小的成本,不是這樣。
就像什麼呢?
當你有了孩子,你走在路上看到孩子愛吃的東西,給孩子買回家,這個過程中你完全沒有多餘的想法;你僅僅覺得,孩子愛吃,我就買給他吃。
你希望孩子給你什麼反饋嗎?你期待孩子為你付出什麼嗎?並沒有吧。
當孩子對你表達感謝和愛,你會開心;
當孩子沒有對你表達感謝和愛,你也無所謂,因為你本就沒有期待,因為這就是你愛孩子本來的狀態,是發乎心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