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靜息心率越快,壽命可能就越短。反之,靜息心率低一點,死亡風險更低,壽命更長。
最近有一項研究深度分析了法國 7000 多人的長期追蹤數據,結果發現:
靜息心率超過 90 次/分鐘的受試者,平均壽命為 70.27 歲,而靜息心率低於 60 次/分鐘的受試者的壽命為 79.30 歲,整整相差了 9 年。
圖片來源:自己做的
中國學者也在 2021 年進行了一項類似的研究,針對 17886 名 80 歲以上的老年人進行了分析:與靜息心率 60~69 次/分鐘組相比,靜息心率每增加 10 次/分鐘,死亡風險逐級升高。
看到這,各位朋友可能想拿著自己剛測算的心率想對號入座了,要是咱這靜息心率 90 ,是命更短嗎?
別急別急,咱們首先得搞清楚準確靜息心率是多少。
如果剛才測試下來偏高的朋友,先冷靜下。
不同生理狀態會改變我們的心率,體力活動、吃飯後、體溫升高(比如發燒)、情緒激動、精神緊張等都可能使心率加快。
如果你存在以上情況,可以等狀態好一點的時候,或者更為安靜(早晨起床最佳)的時候,再重新測試下。
現在很多運動手環都有這個功能,會自動監測並記錄我們的靜息心率,可以直接在對應的 app 里找到這個數據:
圖片來源:自己做的
如果按這些步驟測試下來偏低的朋友,也別高興得太早,要注意自己是不是存在心動過緩的問題。
*註:心動過緩可能導致心臟無法向身體供應足夠的血液,比如容易出現頭暈目眩、非常疲勞或虛弱,並伴有氣短的情況,有時,心動過緩不會引起任何症狀或併發症;建議就醫確診。
排除以上幾種情況,成年人正常靜息心率約為 60~100 次/分鐘。
在這樣的情況下,心率的確是越低越好,保持心率在 70 以內那是相當不錯的,但超過 80 就要特別注意了。
為啥靜息心率這麼簡單一個數值這麼重要呢?且聽我們給大家分析分析。
靜息心率低的人
為啥更長壽呢?
靜息心率是個階段性相對穩定的數值,不僅代表一種身體狀態,也能靈敏的反應不少身體的問題。
其一,靜息心率是心血管系統狀態好壞的直接反應。
我們可以把心臟想像成像機器運轉一樣的發動機,聯動著身體的傳送帶血管,通過收縮和舒張推動血液循環,為全身提供氧氣和血液,完成人體新陳代謝。
一個心肌強大且健康的心臟加血管系統能夠以較少的搏動次數維持人體的靜息狀態;相反,心肌力量不足時,心臟功能較弱時,心臟只能通過增加搏動次數來滿足全身的新陳代謝需求。
靜息心率太快,往往暗示著一種不太健康的狀態。(注意:這裡並不是指特殊情況下的心跳快哦,比如運動、生病、看見對象等)
流行病學研究發現,靜息心率偏快(一些研究發現界限可能在 80 次/分鐘以上)與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和糖尿病等多種慢性疾病的發生相關。